网上有关“寺庙对联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寺庙对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都接触过对联吧 ,对联,又称对偶 、门对、春贴、春联、对子 、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什么样的对联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寺庙对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寺庙对联如下:
北京海会寺:
终日解其颐 ,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脱 ,却是上乘。
山西五台山:
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无所不容 。
辽宁辽阳龙泉寺:
笑对山川,喜解人间烦恼事;
欣纳天地,乐装宇内古今愁。
上海静安寺:
皆大欢喜 ,春风满面常开口;
了无挂碍,世态撩人不改容。
台中慈善寺观音阁对联:
上联:音可观乎?
下联:士何大焉 。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
宁波天童寺:
大肚能涵 ,断却许多烦恼事;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宁波阿育王寺:
山门冷烟,总见他欢天喜地;
布袋空携 ,却剩得大肚宽肠。
江西铅山峰顶寺:
大肚中包藏世界;
一笑后吐出乾坤 。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弥勒殿对联: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时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对联: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对联: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对联: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灵隐寺对联:
上联:大肚包容 ,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
新昌大佛寺:
曾作岳林布袋僧,袒胸露腹 ,冷坐山门,何其欢也;此为兜率慈心佛,严妆盛服 ,深居院内,不亦乐乎。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对联: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 ,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 ,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
广东南华寺天王殿对联:
上联:多闻正法 ,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
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城隍庙对联:
上联:问你平生所干何事?图人财,害人命 ,奸*人妇女,败坏人伦常,
摸摸心头惊不惊?想从前千百诡计奸谋 ,那一条孰非自作。
下联:来我这里有冤必报!减尔算,荡尔产,殄灭尔子孙,降罚尔祸灾 ,
睁睁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凶锋恶焰,有几个到此能逃!
台南城隍庙对联: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
贵阳城隍庙对联:
上联:只是骂个道打个僧,这这般这般 ,若毁圣谤贤,那还了得。
下联:不过吃口肉喝口酒,便如此如此 ,倘坏心毒胆,怎么样儿。
安徽宿松城隍庙土地庙对联: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
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 ,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神仙庙对联: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 ,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 ,教我为难 。
财神庙对联:
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下联:名山藏帝子 ,亦仙 、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一、镇江金山寺
千古英雄浪淘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
金山寺,又称江天寺 ,与高旻寺、天宁寺合称临济三大丛林,位于江苏镇江金山。相传为东晋时创建,梁武帝曾在此寺启建水陆忏法 ,宋真宗尝颁赐大藏经。历代高僧如:佛印了元 、高丽义天、杨岐圜悟克勤及天台宗山家派的南屏梵臻等尝住于此 。寺中楞伽台、妙高台曾为苏东坡写经吟诗之处,今仍留有苏东坡的玉带。清代康熙 、乾隆两帝也曾至此参访,并御书赐联,小说中白蛇水没金山寺及金山活佛的`神迹异事 ,使金山寺声闻遐迩。
二、镇江定慧寺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 ,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定慧寺,位于浙江镇江的焦山 ,原称普济寺,为唐代古刹 。宋代重建,称焦山寺 ,圜悟克勤、佛印了元、枯木成法等禅师曾住此寺,郑板桥也曾于此寺读书。清朝康熙皇帝颁赐匾额,赐名定慧寺 ,成为著名道场。
三 、芜湖广济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就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广济寺,位于安徽芜湖的赭山西南麓 。寺初创建于唐昭宗干宁年间(八九四——八九七) ,名永清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一○○八——一○一六)改为今名。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均曾修葺。现存殿宇三重,世传寺内藏有价值连城的金印 。殿后有赭塔 、滴翠轩;赭塔规模宏大 ,“赭塔晴岚”为芜湖八景之一;滴翠轩,传为昔时黄庭坚读书处。
四、苏州戒幢寺
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
佛家宗旨 ,杀生不如放生。
戒幢寺,位于江苏吴县的苏州 。初名归元寺,明代茂林和尚住持该寺弘扬律宗 ,更名为戒幢律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大雄宝殿西边的罗汉堂,屋宇深广 ,有四十八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雕有罗汉五百尊 ,栩栩如生,高如真人。
五、鄞县天童寺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
天童寺,位于浙江太白山一峰天童山。西晋僧人义兴草创 ,历唐 、宋数帝,先后重建并赐号为“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 ”等,成为十方丛林的重心 ,宋时为五山大寺(太白山天童寺 、杭州径山万寿寺、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杭州南山慈恩光孝寺)之一。宏智正觉等高僧驻锡于此 。另有日僧明庵荣西 、希玄道元等人至寺参学,将曹洞禅传回日本,此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六、杭州下天竺寺(法镜寺)
法幢现慈云 ,观秋月春花,尽是三空妙谛;
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 ,无非一点禅机。
在浙江杭州有三座天竺寺。在白云峰北者,称上天竺寺;在稽留峰北者,称中天竺寺;在飞来峰之麓,称下天竺寺 。三天竺寺皆以供奉观世音菩萨为本 ,每年阳春有百万仕女群集进香。下天竺寺创建最早,东晋时西天竺僧慧理草建。曾显种种奇瑞,蒙赐“后天竺灵山寺”额;吴越王钱鏐重建 ,赐名“五百罗汉院” 。宋时,天台宗山家派慈云遵式入寺,大张天台教纲 ,世称天竺忏主。寺原为天台宗道场,后改属临济宗,清朝干隆皇帝赐名法镜寺。寺旁有翻经台 ,为谢灵运等重治《北本涅盘经》为南本之处,另有纪念唐朝僧圆泽与李缘相约来世相见的“三生石 ” 。
七、杭州上天竺寺(法喜寺)
世路崎岖,看迷人捷足登山 ,争利悬崖无退路;
佛天悲悯,愿众生回头是岸,早离苦海渡慈航。
八、杭州上天竺寺
山中鸟语花香,活泼天机 ,好参妙谛;
湖上风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来。
上天竺寺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天竺山,是吴越王钱俶夜梦观音求治其居所建,原称“天竺看经院” 。宋时诸帝 ,寺运大兴,曾颁大藏经五三三○卷 、“天竺灵感观音院”之额,并赐“白云堂 ”之印 ,以统领天下禅、教、律诸宗。清乾隆先后赐金扩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御题“法喜寺”,故世称法喜寺。民国初年石莲法师再度扩建 ,规模宏伟,香火鼎盛,不下南普陀寺 。
九 、杭州韬光寺
松声,竹声 ,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 ,烟霞色,色色皆空。
韬光寺,位于浙江杭县灵隐山与北高峰之间 ,原名广严院。唐穆宗时,有高僧结茅于巢枸坞,自称韬光 ,与当时杭州刺史白乐天(居易)邀诗唱和,自此称为韬光寺。
十、厦门南普陀寺
现自在身,愿众生共渡慈航 ,早超苦海;
救将来劫,望我佛宏施法雨,力挽狂澜 。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厦门五老峰下。因位于浙江省普陀山之南 ,故称南普陀。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 ,与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同为我国东南地区的名胜 。大悲殿为南普陀的著名建筑,为八角三层飞檐蹿角式,每角雕龙尾 ,龙头则于宝顶之上。殿顶结构奇特,为寺宇建筑中所少见者。一九二五年,会泉法师任住持 ,创建闽南佛学院 。
十一、普陀寺
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十二 、普陀普济寺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十三、普陀普济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 ,唤回苦海梦迷人 。
普济寺,位于浙江定海县东南的普陀山。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慧济寺 、法雨寺)之一,香火鼎盛 ,信徒游客络绎不绝 。
十四、浙江七塔报恩禅寺
如来说般若波罗蜜,经典所在,则为是塔;
众生发无上菩提心 ,善法增益,乃报佛恩。
十五、浙江七塔报恩禅寺
十方来,十方去 ,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
七塔报恩禅寺 ,位于浙江鄞县,与阿育王寺 、天童寺、延庆寺三寺并峙,号四明名蓝。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八五八) ,明朝洪武年间,因普陀山前寺徙建于本寺余地,改称为补陀寺,故当地亦有“南海普陀”之说 ,世称“小补陀 ” 。清康熙年间重加修葺,建七浮图,而有“七塔寺”之名。民国以来 ,传戒讲经,设藏经楼,立佛学院 ,大振临济宗风。
十六、开封开宝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义;
四大本空 ,五蕴非有,是为波罗蜜多心 。
天童山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位于浙江四明天童山,距鄞县(旧称宁波府)东约三十五公里处。西晋永康年中 ,义兴于会稽郡鄮县东南约十七公里之山间巖上草创一宇居之,因感太白星幻化为童子,日供薪、水,遂以太白为山名 ,寺号天童。东晋隆安三年(399),寺毁于火灾 。唐玄宗开元年间,法璿于山之东麓 ,依故迹建寺,称太白精舍,又于寺之西南隅造多宝塔 ,日日诵读法华经。肃宗至德二年(757),宗弼等移寺基至今地。历唐武宗 、唐懿宗、宋真宗等数百年间,曾先后赐号改称为「天童[王*灵]珑寺」、「天寿寺」 、「景德禅寺」等 ,成为十方丛林之重心 。并有怀清、宝坚、普交等名僧先后住锡于此,宏智正觉亦住于寺中,前后达三十年 ,改三门为大阁,建立七塔,整备僧堂 、众寮等,又立寺产之制 ,寺观一新,四方衲众云集,其数逾千。另有日僧明庵荣西、希玄道元、寒巖义尹 、彻通义介、西涧子昙、雪舟等杨等人先后抵寺参学请益。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密云圆悟主持本寺 ,大振临济宗风 。每遇讲经会,徒众常逾三万之数,王公名士问法者亦众。至清世宗时 ,亦曾赐以「慈云密布」之匾额。寺有客殿 、伽蓝堂、云水堂、禅堂、方丈 、天王殿、佛殿、法堂等,堪称我国一流之大禅刹。〔景德传灯录卷十七 、佛祖统纪卷四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九七九、天童寺志 、法华持验记卷上、支那佛教史迹评解卷五〕(参阅「天童山」1358) p1360
又称天潼山 。我国禅宗五山之一。位于浙江鄞县(旧称宁波府)东约三十五公里处,为太白山之一峰。西晋永康元年(300) ,义兴开山结庵 。唐开元二十年(732),法璿(太白禅师)再与之,于山东麓建太白精舍 ,此即古天童寺。肃宗至德二年(757)宗弼等移寺现址,并整备诸堂。乾元二年(759)赐名天童[王*灵]珑寺 。咸通十年(869)又赐名天寿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改名景德禅寺,而为禅宗著名道场。明代改称天童禅寺,洪武二十五年(1392)册封此寺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 。清代赐号弘法寺 ,后称天童弘法寺。寺以历经宏智正觉、长翁如净 、密云圆悟等高僧来住,故道誉极为隆盛,日僧荣西、道元亦曾至此请益参禅。正觉、如净 、道元等且于其法号之上 ,冠以「天童」之称 。全山以天王殿、佛殿、法堂为中心,另有诸堂、七层塔等,可谓我国一流之禅寺。〔大明一统志卷四十六〕(参阅「天童寺」1360) p1359
关于“寺庙对联”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exe.cn/wiki/202508-187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寺庙对联》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寺庙对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寺庙对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