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网上有关“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洛阳博物馆...

网上有关“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洛阳博物馆集中收藏有洛阳地区出土的上自史前 ,下迄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 、汉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数量较大 ,种类丰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国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名称:方格纹铜鼎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后期规格:通高20厘米 ,口径15.3厘米 简介:

夏、商 、周三代承替延续千年之久 ,创造了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一般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之分,被称之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

据有关文献记载 ,氏族社会晚期,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华夏诸族共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因势利导,凿阙开河 ,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降服水患,实现了河晏水清 ,天下太平。于是 ,华夏诸族推大禹为领袖 。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这样 ,‘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也就成了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千百年来,鼎被赋予太多的神秘色彩 ,已经浓缩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

这件青铜器于1975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鼎收口、圆腹 、平底、锥状三足 ,沿上铸二环形立耳,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 。该鼎合抱模铸风格,端庄规整 ,但略显稚拙粗糙 ,纹饰图案具象朴素。方格纹铜鼎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号称“华夏第一鼎”,堪称国之重宝。 名称:绿松石龙形器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后期规格:长约65厘米 ,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 。简介: 2002年春,在清理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南院的一座墓葬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长约65厘米 ,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 、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绿松石片直径仅0.2厘米 ,厚度约0.1厘米。龙形器的龙头呈扁圆形,并伸出许多条龙须或鬓,吻部微突出 ,额面中脊鼻梁明显,梭形眼眶对称。龙身略弯曲,中部脊线向两侧下斜 ,全身布满菱形鳞纹 ,尾尖内蜷 。在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 ”近乎垂直。

与今人喜金好玉不同 ,夏商时期,绿松石一直被人们视为宝石,多为贵族所使用。因此 ,凡出土有绿松石饰物的墓葬,多是等级很高的墓葬 。“在绿松石龙出土之前,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了3件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 ,色彩绚丽 、制作精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说,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宛若一条游龙 ,在早期龙形器中十分罕见,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国宝”,被命名为“中国龙 ”。 名称:玉璋 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后期规格:长48.5厘米 ,呈扁平长方体状 ,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 。简介:

玉璋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玉璋主要盛行于夏商时期 ,是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礼玉之一。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 ,成为古人在祭祀 、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 。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该玉璋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 ,前端薄而宽,两面扁平,刃口略凹呈弧形;后端两侧有齿饰 ,与两面齿饰对应处留有平行阴线;长方柄,柄前正中有穿孔。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流行于夏代和商代。迄今为止 ,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璋出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 。而在我国出土的玉璋中 ,商代以后的玉璋较少,战国以后的玉璋几乎见不到。 名称:母鼓铜方罍时代:商代规格:通高50,肩宽33厘米 简介:母鼓方罍(léi) ,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母鼓方罍就是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

罍是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母鼓铜方罍方体溜肩 ,直口围足,盖子四阿屋顶形,兽首衔耳 ,下腹有兽首鋬颈和肩饰龙纹,腹饰长鸟纹和垂叶龙纹,盖和圈足饰兽面和龙纹。盖内器口各有“母鼓”二字 。通体均饰以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 ,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 ,盖内铸有铭文“母鼓”二字 ,应是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所得的称谓。整件器型外形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时 ,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名称:玉戈时代:商代规格:长48厘米 简介: 1985年出土于洛宁县陈吴乡西寨子村的玉戈,长48厘米,锋呈斜三角形 ,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其形状虽类似后来的匕首,却实为礼器 。古人将石之美者称为“玉 ” ,后来这些玲珑剔透的美玉更是被赋予通达神明的内涵。戈是夏商周三代常用的一种兵器。其中,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流行于商周 。因此玉戈普遍出土于商周时期的墓葬之中 。

玉戈形制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夏商早期为玉戈兴起阶段 ,此时玉戈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长的出土于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长97厘米。同时 ,该时期的玉戈援部略呈弧度,多数无中脊,仅有钝脊 ,纹饰简单或无纹饰。

商晚期和西周是玉戈的流行时期,此时玉戈的尺寸明显变小,大的有15厘米至20厘米长 ,小的有4厘米至5厘米长 。玉戈分直身 、弯身两种,皆有中脊或三脊,纹饰也复杂化 ,有粗阳纹、兽面纹和变形云纹等。西周以后,玉戈逐渐消亡,汉代以后基本绝迹。

作为一种礼器 ,玉戈主要用于祈求力量与胜利,彰显威严与等级 。大玉戈可以摆在屋子里或者挂在墙上,用来辟邪;小玉戈可以挂在腰间或脖颈 ,用于彰显威严或祈求胜利等。这种形制的玉戈也常见于四川金沙、三星堆遗址 ,应是中原文化同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 名称:玉钺时代: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规格:纵14.3厘米,横11.3厘米,厚1.5厘米 ,孔径5.2厘米 。简介:作为一种斧形玉器,“王 ”字之源,玉钺是王权之象征 ,代表着生杀大权。钺应由石斧演变而来。

由于玉钺具有宽大 、厚重的特征,所以成为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据《说文》载:“钺 ,王斧也。”《尚书》载:“王左杖黄钺。”这说明玉钺象征着王权,象征着生杀大权,象征着刑罚 。“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 ,‘王’字就画成‘戉’形 。 ”高西省说,最早的“王”字就是由“戉”演变而来的,表明在文明时代前夕的军事民主制时期 ,军事领袖和政治首脑合为一体 ,“而这些人手持之钺,即成为权力的象征物 ”。

在我国远古时期,人们由于自然知识相对匮乏 ,常把最好的物品用来祭祀上天和神明。“玉就是人们献给神明的最好祭品 。”高西省说,不仅如此,古人还充分发挥想象力 ,赋予玉器很多内涵,如纯洁、权力等,借玉器表达某种愿望和思想 ,进而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名称:叔牝方彝时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规格:高32.6厘米,口长,23.5厘米,宽,19厘米.重7.75公斤 简介:1947年秋 ,在洛阳市郊小李村西南处,一座古墓被盗。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青铜礼器鼎、簋(guǐ) 、彝、尊、兵器戈 、矛 、銮铃、马面饰以及玉器、玉刀等 。这批珍贵的文物出土后 ,大多流失海外。1960年市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 ,发现并收藏了这批文物中的一件青铜器——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的叔牝方彝。叔牝方彝呈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 、身、座饰以云雷纹为地的三层半浮雕花纹 ,其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 、圈足及盖顶上饰一周凤鸟纹,纹样繁密工细 ,铸造精工 。

该方彝形制与著名的令方彝、折方彝极为相似。它的盖及腹内铸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文史大家郭沫若先生据器型和铭文认为“当是武王或成王时器 ”,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 ,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叔武。这件器物即为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 。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名称:错金银铜鼎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规格:高16.5厘米 ,腹径13.2厘米。 简介:

1979年洛阳市西小屯村村民在劳作时,发现了一座地窖,文物工作者闻讯赶来 ,在地窖里发现了错金银铜鼎 。铜鼎盖器组成圆球形 ,附耳、短流 。三兽蹄足盖及腹背饰错金细瓣花 、三角云纹,是一件罕见的工艺美术品。鼎,是用来盛装流质食物的器具。铺首衔环 ,是用来提携的构件,常见于鼎、壶类器物的腹部 。而以铺首衔环做盖钮的形制,在商周青铜器中极为罕见。这种错金银的炊食器具 ,只有王室贵族家中才有,而出土此鼎的地点,恰在洛阳市的东周王城遗址区内。因此可以认为 ,这件精美华贵的器具,应是东周王室的用品 。

古人的装饰手法有多种。“镶”是把东西嵌进去或是在外围加边,“嵌 ”是把东西镶在空隙里 ,而“错”则是用厝(cuò)石加以打磨使之光平。错金银,也称金银错,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出或錾(zàn)刻出凹槽 ,然后嵌入金银丝、片等 ,锤打牢固,再用厝石将其打磨光滑,使之与器物表面相平 ,最后用木炭和清水打磨,使青铜器表面和金银纹饰各显出不同色泽,映衬出瑰丽的图案 ,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 。金银错这项精细工艺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另一侧面也展现了东周王城曾经的辉煌。 名称:战国玉人时代: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 规格:通高7.50厘米 青玉质 简介:

战国玉人于1987年洛阳铜加工厂出土,作跂坐状 ,双手交叉置于腹前。跣足交叉于臀下 。头戴假面具,面具上附发髻,粗眉大眼 ,如意状鼻,高颧大口,唇上划须。面具以绳缚于脑后。头顶短发结辫 ,大耳 。上身着鸡心领短袖窄衣 ,下着短裤 。饰以大小方格 、三角和条带纹。

圆雕玉人在晚商和西周时期墓葬重多有出土。多位跪坐和站立状,其用途具有普遍的宗教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玉人的发现不多,且形制矮小。此玉人的出现在当时极为罕见。玉人的服饰及穿戴更是以往所罕见 。头戴假面具的形象尤显其神秘莫测的身份 ,虽然至今对此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其身份应为驱鬼辟邪正行傩戏的方相士的形象。这为研究我国战国时期服饰及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名称:东汉石辟邪时代:东汉规格: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简介:

1992年,孟津县会盟镇汉光武帝陵南1公里处 ,村民正在为挖水渠干得热火朝天。挖至距地表约5米深处时,一块巨石致使施工的村民无法继续深挖 。该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发掘。多个大型石雕残件相继呈现在考古队员面前。经修复 ,一座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的巨型石兽傲然挺立,石兽身长双翼 ,形似狮虎,威风凛凛 。

这座石辟邪系用完整的一块青石雕成,身若虎豹 ,头类狮子 ,嘴大牙锐,身长双翼,昂首怒目 ,长尾拖地,双角直竖,造型非常奇特 ,似有正欲起飞之感 。整个石兽身体比例 、神态 、肌肉线条恰到好处,形象浑厚凝重,神气十足 ,极具想象力;从雕刻技法来看,圆雕、平雕、线刻自然融汇,点 、线、面、体结合得天衣无缝 ,展现了汉代炉火纯青的石雕艺术。

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文物中,体形这么大 、艺术手法如此精湛的石辟邪仅此一尊。 名称:正始石经时代:曹魏正始二年规格:长75.4厘米 ,宽约50厘米 简介:

曹魏在洛阳立国后 ,太学再度繁荣起来 。曹芳继承皇位后,决心整理《熹平石经》碑石,并刻经石作为补充。于是就有了从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开始刻制的《正始石经》。北魏时 ,地方官建寺缺乏石料,便就地取材,用了部分石经的石碑 。东魏建都邺城 ,统治者欲通过水路将两种石经一起从洛阳搬迁到邺城,但运至今孟州市境内时,遭遇塌堤 ,近半石经掉入黄河,运到邺城时,《汉魏石经》只剩下52块了。公元579年 ,北周统治者又将石经从邺城迁回洛阳。隋朝建立后,统治者又将部分石经从洛阳运入长安,不久被隋朝某政府部门改制成柱础 。到唐朝初年 ,魏征收集石经时 ,已“十不存一”了。目前,国内所有《正始石经》残碑存留的文字也不过2500余字。

正始石经于1922年发掘于偃师市佃庄镇太学村,出土后即被保存 ,它长75.4厘米,宽约50厘米,碑表刻《尚书》 ,碑里刻《春秋》,有600字左右 。 年代:唐代(公元68—907年)

出土:1987年洛阳吉利区

规格:高45.5cm座径22.6cm。

简介:三彩灯是唐代使用照明用具。由座、柄、盘 、盏四部分组成通体饰绿、棕、白三色釉,座为圆形 ,覆盆式,表面凹弦纹,并贴圆形宝相花和力士 ,柄为圆竹体状,似竹节纹,其间和两端分别以莲花与座盆相连 ,造型优美 ,釉色鲜艳,是洛阳考古发现中首次发现,更是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 年代:西晋(公元265—316年)

规格:通高2.60厘米 ,长 、宽各2.20厘米,重83.2克,含金量70% 。

器形:印面呈正方形 ,凿刻白文篆书“晋归义胡王 ”五字,印钮作驼形。

简介:此印为四十年代孟津商人到甘肃从古董商手中购得。1973年交洛阳博物馆收藏 。

从此印的印文看,毫无疑问是晋朝印章。归义 ,即归化、降顺。胡即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 。从这枚印在甘肃得来,所指胡王应当为晋帝所封得居住在凉州的匈奴首领。据文献记载,晋时匈奴归义之事皆发生在晋武帝时 ,故此印应为晋初武帝时之物,并由此得知这也是晋朝廷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关系 ,以减少边疆战争的一种具体措施。印钮作驼形也是继承自汉代以来对少数民族首领分封赏印多以驼、羊为钮的传统习惯 。此印文布局严整稳重 ,字迹规正刚健,造型古朴简练,也是严格继承汉印风格的典型 ,时中国古代玺印中的佳作。同时,为研究我国古代篆刻和造型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基本陈列,位于展馆一层 ,分三个展厅 。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荟萃历代文物精品,展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的沧桑感与自豪感。其中重要展品有商周青铜器 、有组合的西周铅器和多种器形的“原始青瓷” ,春秋时期的“齐侯宝盂”,战国时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汤之金 ”剑,西汉的彩绘壶和北魏王侯的仪仗俑以及绚丽多彩的唐三彩等等 。展品中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 ,包括一些孤品,有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展出 。陈列辅以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古都洛阳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河洛文明”陈列在2013年入选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史前时期:明星文物当属陶火种器 ,这是古人用来贮存火种的器具,为我国史前考古首见 。

夏商周时期:距今四千年前,洛阳已经开始成为华夏民族政治经济的中心。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被确认为夏朝故都斟鄩 ,洛阳博物馆辟出独立展厅展示夏代青铜器、陶器、玉器文物,这在国内外收藏机构中绝无仅有。其中,微雕绿松石兽高仅半厘米 ,对于研究我国微雕技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里头大型宫殿基址模型 ,使人们能够感受四千年前我国王朝都城的建筑规模。偃师商城遗址出土文物展现商代早期的文化特点。子申父己铜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制作精美,尤其鸟形扁足颇为独特 ,是商代晚期典型器 。

西周文物有叔牝方彝 、方座簋、兵器、饕餮纹方彝 、甬钟等。东周时期文物有错金银铜鼎、铜尊、盂 、俑、盘、匜 、铜壶 、石磬等多种器物,其中齐候宝盂是洛阳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75公斤 ,口径70厘米 ,可谓“盂中之王”。铭文是研究周王室与诸侯联姻关系的重要资料 。展出的越王鼫与矛、吴王夫差剑是春秋战国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的明证。其中越王鼫与铜矛是越王勾践之子鼫与的兵器,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越王兵器 ,对于研究周王室与越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铜方镜则是运用了青铜透雕工艺,构思新颖,国内罕见 。另有玉人一件 ,系国内孤品 。此外,四系青瓷罍,釉面光亮 ,施釉均匀,吸水性弱,花纹朴素大方 ,保存完整,是原始青瓷中的精品。洛阳出土的商周原始青瓷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证明洛阳是当时原始瓷烧造的中心。兔纹铜觯 ,在颈部装饰一周生动的写实兔纹 ,比较罕见 。哀成叔铜鼎,铭文记载哀成叔生平,共54字 ,这样的长篇铭文在东周时期极其罕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汉魏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西汉 、东汉、曹魏、西晋 、北魏等五个王朝。通过这一时期文物的展示,再现汉魏这一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时期 ,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的风貌 。展出的文物有:各种杂技俑、彩绘陶壶 、釉陶器、王莽钱币、铜镜 、玉饰等,最令人瞩目的是“熹平石经 ”、“正始石经”。太学是东汉时期国家最大的教育机构,太学生多达三万多人 ,石经是为了统一儒学经典文字、平息古今版本之争而刻立于太学之前的,现存的残块是文化史上的瑰宝。

在汉代葬俗中,盛行在墓壁上绘画 ,从日月星象,升仙打鬼,历史典故到迎偈出行 、歌舞宴饮 。既有思想观念 ,又有生活场景。这次展出的有“出行图”(东汉原品) 、“升仙图 ”(摹本)、“大傩宴饮图”等。

石辟邪 ,出土于汉光武帝陵以南,系完整青石雕成,浑厚凝重 ,神气十足 。釉陶博山炉,镂空浮雕力士和诸多动物,形象生动。釉陶博山炉 ,在洛阳汉墓中少有发现。陶风车与米碓,制作科学,功能齐全 ,是研究古代农业机械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彩绘陶百花灯,通高92厘米,塑造众多羽人和动物形象 ,绘以红黑两色,美丽绚烂 。草叶纹釉陶罐在肩部饰有四组白色S形草叶纹,是汉墓随葬品中极为少见的装饰纹样。斗兽纹绿釉陶壶 ,釉色清新光亮 ,纹饰为汉代比较罕见的浮雕斗兽纹,是低温釉陶中的精品。晋归义胡王金印,印文是当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 ,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 。鸡首青瓷壶,通体青釉,开片细腻均匀 ,是北魏青瓷中的精品。

隋唐时期:洛阳发掘的隋唐文物展示,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洛阳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历史风采。展出了东都洛阳城的沙盘模型 ,发掘出土的建筑构建,各种各样的彩绘俑,镇墓兽及名闻遐迩、色彩艳丽的唐三彩及各种铜镜 、金银器等 。展出的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 ,铸造年代分别相当于隋和北魏,是通过丝绸之路的商旅传到洛阳的,也印证了丝绸之路起于洛阳这一观点。

展出的唐三彩 ,种类众多 ,釉色绚丽,其中有神态各异的人物俑,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俑 ,还有古朴典雅的生活器皿,特别是唐代女俑,体态丰满 ,神情安逸,衣着华丽,发饰多样 ,反映了泱泱大唐帝国民富国强、歌舞升平的社会面貌。隋唐东都城皇城宫城沙盘模型,以方寸之地再现了规模宏大 。布局严谨、设计天成的隋唐都城。

白居易故居 、唐恭陵哀皇后墓和神会墓出土文物是这部分展区的独特亮点。洛阳城内的白居易故居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名人宅地进行的发掘活动,发现与白居易有关的经幢、石砚等文物 。唐恭陵则是洛阳唯一一座唐代帝陵 ,哀皇后墓出土精美绝伦的蓝色与红色釉陶器,器形饱满,釉色晶莹 ,尤其蓝釉器极其罕见 ,为稀世珍宝。其中的蓝釉灯为我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神会是唐代禅宗七祖,其墓中出土多件珍贵佛教用品,如长柄焚香铜炉 ,塔顶铜盒、铜净瓶,都是研究唐朝禅宗的重要实物资料 。

其他珍品还有:银鎏金錾花鱼水纹海棠式盏托,盏是海棠花形 ,托呈椭圆荷叶形,水波 、鱼子纹地上有双鱼环绕,是唐朝金银器中的精品 。石蟾蜍 ,洛阳上阳宫溪流上的泄水装置,是研究唐朝上阳宫的唯一实物资料。

五代北宋时期:这部分的精品有:瓷象棋,卒子齐全 ,时代确切,是考古发现年代和出土地点明确且保存最完整的瓷质中国象棋。泗州大圣石像,泗州大圣即唐朝初年西域何国人僧伽 ,他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该造像碑保存完整 ,形象传神,有确切纪念,极为少见。 洛阳博物馆正门前东西两侧的一层附属建筑为牡丹花都特产展厅 ,面积约3600平米,主要汇集了河南省内尤其洛阳的知名特色食品、牡丹食品及农副产品。

我有只青花梅瓶蕉叶纹,瓶口瓶底都有蕉叶纹 ,问是什么朝代的 。

煮开水熬东西用的器具:铫子:"见曰之光"透光镜 年代: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这件西汉透光镜却具有特殊的效应。它的镜面微凸,当平行光照射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现与镜背的文字和纹饰相同的影像 。这是古代铸镜工艺上的一项杰出创造。

镶嵌十字纹方钺 年代: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此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 。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六组 ,纹饰较为特殊。此方钺大而重,使用不便,且有绿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

吴王夫差鉴 年代: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鉴是盛水器 。此器形如大缸,平底 。器腹两侧有龙头状兽耳 ,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龙攀缘器口,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 ,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 。

齐侯匜 年代: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 ,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 。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 ,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

兽面纹龙流盉 年代: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前6世纪上半叶) 盉为调酒器。此盉口部呈钝三角形,长流作龙形 ,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盖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呈双龙继起的姿态。这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 。

鸟兽龙纹壶 年代: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壶是容酒器。此壶圆体 ,宽颈,深腹外鼓。盖及两耳已失 。器物主体纹饰是人首鸟体的怪兽和龙相互缠绕 。在纹饰之间还有虎 、牛、豹等动物的食人之像。腹下饰一周雁群纹,雁作昂首曲颈状 ,体现了晋国青铜铸造业的高度水平。

牺尊 年代: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 。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 ,是用来盛酒的;牛的腹部中空 ,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往孔穴里注水后,因此是一只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 ,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

吴王夫差盉 年代: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盉为调酒器 。此盉以一条弧形的龙作为提梁,龙体中空,是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的形式组成,称为透雕交龙纹,腹部饰变形的龙纹.腹的一侧有一个短而曲折的龙头流, 整器的装饰精美华丽,表现了高超的铸造技艺。盉的肩上有一周铭文,铭文大意是吴王夫差用诸侯敬献给他的青铜,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这件盉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吴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铜礼器 。

师遽方彝 年代: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 彝为容酒器.此方彝两侧置有上卷的象鼻形双耳,较为少见。盖及器体饰变形兽面纹,口沿下及圈足饰兽体变形纹饰。盖器,各铸铭文六十六字,大意记载周王在皇宫中举行酒宴,师遽向王奉献礼品,王命令宰利赐给师遽玉圭、辕璋等 ,师遽因以作器,以答谢天子的赏赐 。

四羊首瓿 年代: 商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 瓿是一种盛酒器.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腹部饰乳钉纹.圈足饰兽面纹,并有三方孔 。整器体积宏伟,颇为壮观 。

青铜方罍 年代: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这是一件大型的盛酒器 ,整器自上而下装饰了六段花纹,以腹部为主干纹样,分三段:上段作鸟纹;中部为一锐牙裂口 ,形状猛烈的巨大兽面纹;下段也作兽面纹,唯形象与中部不同。全器纹饰以云雷纹为地,主干纹样粗壮突出 ,极有气势。器的每面中线及四角均出棱脊 ,使器物更为稳重庄严 。

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纹饰和造型特点

蕉叶纹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纹觚 、陕西扶风出土的鸟纹觯上均装饰有蕉叶纹。早期蕉叶纹严格地讲实际上应是一种兽体的变形纹 。“两兽驱体作纵向对称排列,一端较宽,一端尖锐 ,作蕉叶形式。这类纹饰大多施于觚的颈部和鼎的腹部”。瓷器上蕉叶纹始见于宋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定窑白釉刻花梅瓶,下腹装饰一周写实性很强的双层蕉叶纹 。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蕉叶纹主要用于玉壶春瓶 、执壶等器物的颈部。其排列形式与元代莲瓣纹相同 ,每片叶自成一个单元,两片蕉叶之间留有较宽的间隙。但也有少数为两片叶子之间夹一片叶子的双层蕉叶,第二层蕉叶往往只画出主叶脉而省略侧叶脉 。元代蕉叶的主叶脉是一条较粗的实线 ,两边的侧叶脉用细密的平行斜线表示。叶缘的变化较多,有的为全缘,叶缘用平滑的弧线画出 ,没有波折和起伏;有的为波状缘,叶缘用曲折较小的波线画出;有的为皱缩状缘,叶缘用曲折较大的波线画出。第一类的轮廓线一般较细 ,第二、第三类较粗 。

洪武时期蕉叶纹的装饰部位与元代相同 ,但蕉叶的排列形式出现了变化 。元代那种每片叶子互不相连的单层蕉叶已不再用,代之为双层蕉叶。前排蕉叶之间的间隙较宽,后排蕉叶的主叶脉由元代的一条直线变为两条平行的直线 ,从底部直贯叶尖,侧叶脉与元代相同,用细密的平行斜线表示。

永宣时期 ,蕉叶纹的装饰部位除了颈部外,还常用于器物的肩部和下腹 。饰于肩部的蕉叶叶尖向下,蕉叶的排列以双层为主。主叶脉由两条直线勾出 ,中空留白,下端较宽,上端不像洪武时期那样直贯叶尖 ,而是交于靠近叶尖的部位。侧叶脉画得比较稀疏,线条也略带弧度 。主叶脉两侧常常用青料加以渲染。

空白期时期的蕉叶纹大多用于器物下腹,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单层蕉叶每片叶子之间的空隙很小 。双层蕉叶前排的叶子间距很宽 ,后排蕉叶只有下部很少的一部分叶缘被遮住。主叶脉与侧叶脉的画法与永宣时相同 ,但线条较粗。叶缘一般多为皱缩状缘,有时还采用曲折更大的圆齿状缘 。叶片内有时也加以渲染,但渲染的部位由永宣时的主叶脉两侧变为叶缘的内侧 ,宽度很大。

明代中期以后,装饰在不同器型、不同部位的蕉叶纹,形态各异 、变化较大。用于颈部等细长部位的蕉叶往往画得窄而长;用于器物下腹的蕉叶往往被压得宽而短 。叶片有的只勾轮廓 ,有的用双线勾出轮廓后再填涂青料;有的整片叶子除主叶脉外全部用青料平涂;有的后排蕉叶只勾轮廓,前排则用青料平涂 。装饰在同一部位的蕉叶有时因器物造型上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成化时期有一种大罐,肩腹之间的过度圆滑自然 ,肩部装饰的蕉叶自肩部一直垂到上腹,显得十分和谐。弘治以后罐类的肩部多较丰满,肩与腹的转折明显 ,肩部装饰的蕉叶也随之变短 。

1.兽面纹古称饕餮纹,(饕餮为传说中贪食猛兽之名),古人认为此兽有首无身极为恐怖 ,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的头部正视图案。后另名为兽面纹 ,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是鼎,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 ,就是作礼器使用 。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 、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 ,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 ,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 ,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 ,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

亦称“兽面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 。

饕餮一词见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西周后期以后逐渐推动主题纹饰的突出地位 ,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装饰 。

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

2.3.龙纹包括夔纹和夔龙纹。这里的"夔"古称是一角一足的动物,实际上则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像。龙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纹饰也各有不同,按图案结构分,有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 、双体龙纹、两头龙纹等 。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 ,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 。若以其侧面作图象 ,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 ,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 、春秋直至战国 ,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 ,《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 ,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 、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表现为一爪的这样纹饰 ,又称为“夔纹 ”或“夔龙纹 ”。

夔纹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 ,尾上卷。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 ,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 ,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说文·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 ,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

4.凤鸟纹

凤凰始见於《诗经》 ,原为“凤皇 ”,汉代毛亨解释为“雄为凤,雌为皇”。凤和龙同为古代的祥瑞动物。“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说明玄鸟就是商的图腾,在古代 ,凤鸟就是鸟图腾的代表 。

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 ,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枭纹,正面 ,大圆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纹 ,是鸟纹中写实的形象,属春秋晚期北方的风格。凤鸟纹多饰於鼎 、簋、尊、卣 、爵、觯、觥 、彝、壶等器物的颈、口 、腹、足等部位。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 。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 ,一直到春秋时期 。

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 。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 、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5. 蟠螭纹 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 ,而蟠则指“盘曲而伏 ”。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 。此纹于商、明、周 ,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战国的蟠螭纹 ,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 ,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 ,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 。汉代,眉上竖且内色,眼眶略有下坠 ,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由两个卷纹只有三条腿。南北朝时期 ,眼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腮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 ,有的无角 ,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个,所以也是三条腿 ,有时,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宋代 ,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 。元代,头额宽而高 ,其眉 、眼 、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 ,许多地方已被发毛掩住、上升 、伏地、盘旋等形象,其气势磅礴,形态美观。直至清代 ,则出现了以前各个时代均未有的独特纹饰。

6.蟠虺纹

蛇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 ,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 ,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 ,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 ,旧称“蟠虺纹” 。

蟠虺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

7.云雷纹是变形线条纹的一种,大都用作地纹 ,起陪衬主纹的作用 。用柔和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盛行于商中晚期。

8.涡纹 又称火纹。顾名思义 ,近似水涡 ,故为涡纹 。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 ,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 ,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 ,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 、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 、鼎、斝、瓿的肩 、腹部 ,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

9.重环纹 由略呈椭圆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二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盛行于西周中 、后期 。

10.窃曲纹 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 ,中间常填目纹 ,盛行于春秋战国。

夔纹: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 、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 。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

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 ,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螭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 ,图案以蟠屈的小蛇(虬)构成图形 。

鸟纹:图案有的长翎垂尾,有的长尾上卷,头前视或作回首状。也有的鸟头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 ,这种形状的鸟纹,也通称为凤鸟纹。鸟纹多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 。

蝉纹:图案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 ,四周填以云雷纹。也有作长形,并有前后足的,中间再填以云雷纹。

蚕纹:头圆 ,两眼突出 ,体屈曲状 。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也有单以象头 、象鼻为图案的。

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 ,有的鱼形象较为呆板,有的形象生动 。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 。

龟纹: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 ,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多施于盘内 。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云雷纹: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图案。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 。有的图案作圆形的连续构图 ,称为云纹;有的图案作方形的连续构图,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青铜器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

勾连雷纹:由近似T形互相勾连的线条组成。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 。另有一种图案 ,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关于“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新柏]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exe.cn/wiki/202509-22333.html

(9)

文章推荐

  • 分享实测“边锋斗地主挂软件”(原来确实是有挂)

    您好:边锋斗地主挂软件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1.边

    2025年08月03日
    27
  • 实测辅助”微乐小程序开挂教程”(原来确实是有挂)

    您好:微乐小程序开挂教程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1.

    2025年08月03日
    22
  • 实测分享“途游四川麻将挂怎么开”开挂(透视)辅助教程

    实测分享“途游四川麻将挂怎么开”开挂(透视)辅助教程>亲,途游四川麻将挂怎么开这款游戏原来确实可以开挂,详细开挂教程1、起手看牌2、随意选牌3、控制牌型4、注明,就是全场,公司软件防封号、防检测、 正版软件、非诚勿扰。2022首推。全网独家,诚信

    2025年08月08日
    27
  • 教程辅助!“三晋娱乐怎么开挂”其实确实有挂

    亲,三晋娱乐怎么开挂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本司针对手游进行匹配,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件是

    2025年08月10日
    23
  • 玩家辅助神器:“新青龙大厅可以开挂吗”其实确实有挂

    您好:新青龙大厅可以开挂吗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微信】安装软件.

    2025年08月11日
    27
  • 实测分享“wepoker作弊”最新辅助详细教程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

    2025年08月12日
    23
  • 必看教程“朋友安徽麻将可以开挂吗”开挂(透视)辅助教程

    必看教程“朋友安徽麻将可以开挂吗”开挂(透视)辅助教程您好:朋友安徽麻将可以开挂吗,软件加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

    2025年08月14日
    22
  • 必看教程“微乐江西麻将小程序怎样免费开挂”最新辅助详细教程

    必看教程“微乐江西麻将小程序怎样免费开挂”最新辅助详细教程您好:微乐江西麻将小程序怎样免费开挂,软件加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

    2025年08月14日
    20
  • 实测分析“兴动互娱免费开挂神器”开挂(透视)辅助教程

    实测分析“兴动互娱免费开挂神器”开挂(透视)辅助教程>>>您好:兴动互娱免费开挂神器,软件加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兴动互娱免费开挂神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兴动互娱免费开挂神器这

    2025年08月16日
    26
  • 苏州第九街良子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怎么样?

    网上有关“苏州第九街良子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州第九街良子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苏州第九街良子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是2008-01-15在江苏省苏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

    2025年08月16日
    29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新柏
    新柏 2025年09月01日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新柏”!

  • 新柏
    新柏 2025年09月01日

    希望本篇文章《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能对你有所帮助!

  • 新柏
    新柏 2025年09月01日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新柏
    新柏 2025年09月0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洛阳博物馆...

    联系我们

    邮件:易佳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