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春节年俗问题”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春节年俗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春节无疑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 ,年画、剪纸 、春联、鞭炮等年俗,一直是过年不可分割的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年俗开始式微 ,一些新的“年俗 ”正在产生。年俗正在新与旧之中嬗变。
专家说,对于优秀的传统年俗,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对于新的"年俗"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年才更有活力,更加灿烂 。
从年画到春晚:新旧“年俗”的传承
“每逢春节 ,最先给家乡带来欢乐气氛的是武强年画。年画在这里铺天盖地,争奇斗艳,直至每一个村子里每一户有购买力的人家对年画的需求达到饱和为止。少了年画 ,这些黄土平原的年节,会变得多么难耐和凋零 。”这是著名作家铁凝对儿时春节的回忆。
最早的年画可以追溯到汉代,千百年来,年画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河北武强县年画博物馆中有一座典型的北方民居模型 ,从这一模型中可以发现,年画在春节中占的分量 。在这座民居中,年画无处不在:院门有门神 ,家门有财神,堂屋有中堂,墙上有墙画 ,床上有床画,灶上有灶王爷的画,牛廊马厩都不能拉下。各类年画各就各位 ,绝不含糊。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在农耕社会中尤为重视年的意义,作为张扬生活理想并可视的年画必不可少 。年画行家将旧时年画形容为“贴在墙上的电视机” ,因为长期以来,年画不仅仅是装饰喜庆的作用,更多时候,它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媒介。
这种“贴在墙上的电视机 ”度过了千年之久的辉煌期 ,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年画经历了这个世纪初最后的鼎盛时代,然后走向衰亡期。也许是巧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的电视机开始普及,电视远比年画富有更多的娱乐和教化功能 ,因此人们很快接受了它,并越来越喜欢它 。
将春节和电视直接联系起来的是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春节联欢晚会 ,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20多年来,春晚每年一次,尽管人们对它的议论越来越多 ,不可否认的是,春晚仍是大多数老百姓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大餐”。
年画的衰落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 。
网络时代:数字化年俗
年近七十的爷爷常常会向十多岁的孙子讲过去的事情,尤其会津津有味地回忆自己小时候过春节的情景:一进腊月 ,就闻见了年的气息。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到二十八采购年货,二十九祭祖先,大年三十放鞭炮 ,吃年夜饭,守岁。大年初一穿新衣服,拜年讨压岁钱 。一直到正月十六 ,年才进入尾声。
十多岁的孙子对这些年俗,有的清楚,有的似懂非懂 ,有的没经历过。长在“E时代 ”的人,很多事情在网络上就完成了 。科技使得年俗有了新的载体,年俗从现实中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中。
20年前,12岁的王卫拉着父亲的手 ,从家里一直走到年货市场,挤进人群。置办年货,是中国人过年的大事 。在那个时候 ,中国各地的腊月市场,都是一派喧嚣热闹的场面。王卫说,那次 ,拥挤的人群将他和父亲冲散了,他吓得哭了。
2007年2月10日,已过而立的王卫坐在电脑前 ,上了一家购物网站,发现了他想要的所有东西:大米、花生油 、速冻水饺等等,货到付款 ,不需要支付送货费用 。王卫说,网上购物失去了实地购买的许多乐趣,但有失必有得,网上年货品种丰富 ,有的还是本地市场上没有的,最让他满意地是网上购物使他节省了很多时间。
拜年的方式也在改变。许多人还记得小时候被父母带着,走家串户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视频拜年、电子邮件和贺卡拜年、短信彩信拜年 、博客拜年,多种多样的网络拜年方式使远在天边的人变得近在咫尺 ,你可以看到他的样子,也可以听到他的声音 。通过网络传达彼此的思念和问候,即使在10年前 ,这种事情还是想都不敢想。
数字化时代,年俗也越来越数字化。在网上,你甚至可以包虚拟的饺子、放虚拟的鞭炮 ,你能想出的事情网上基本能实现 。传统的春节与现代的科技融合在一起,网络为春节增添了新活力。
面临消逝的和需要挽留的
鞭炮、春联 、剪纸、年画,多少年来,这些东西是春节不能缺少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这些传统的春节道具逐渐走向了没落 。
年画的境遇是显而易见的,它面临的不仅是市场萎缩的问题,更是年画艺人的断代。天津杨柳青年画传人霍庆顺说 ,年画看似简单,其实分为勾描、刻版 、套印、彩绘、裱画等几道工序,以前的艺人只要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到两门 ,就可称为民间艺术大家。2003年,天津市摸底调查时发现,当时能熟练掌握年画工序的老艺人已所剩无几 。另一个年画之乡河北省武强县 ,刻版 、印刷的老艺人只有80多人,平均年龄40岁以上,许多老艺人在年画凋敝的时候转行。
30年前的中国北方 ,家家户户不是现在的玻璃窗户,而是下半格是玻璃,上半格是麻纸。为了美观,人们在麻纸上贴上剪纸 ,称为“窗花” 。在以黄灰色为主调的北方冬天,窗花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独特亮丽的风景。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四,撕掉旧的窗花 ,贴上新的窗花,是这一天的头等大事。人们通过张贴窗花来表示“辞旧迎新 ”。
如同年画一般,剪纸内容无所不包 ,在老艺人的手下,剪纸包括了花鸟鱼虫、深化传说、历史故事……但和年画的命运一样,现在寻常百姓家难以看到它的身影 ,成了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至爱 。
许多传统的年俗正在消逝。无论是年画、剪纸还是春联,它们作为中国“年文化”的产物,承载着民间信仰 、哲学、道德、娱乐 、教育等内容。面对优秀年俗文化的衰落 ,保护和传承,倡导和宏扬,尤为重要 。
关于“春节年俗问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山彤]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exe.cn/wiki/202509-226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山彤”!
希望本篇文章《春节年俗问题》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春节年俗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春节年俗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春节无疑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