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黑色岩系中铀的分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黑色岩系中铀的分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省具有形成黑色岩系型矿床的地质条件 ,目前已找到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 、寒武系牛蹄塘组的大型和特大型磷矿床有开阳磷矿、瓮福磷矿和织金新华稀土-磷块岩等(张伦尉等,2007),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中的大型矿床三处(遵义松林镍钼矿床、织金大院镍钼矿床 、遵义黄家湾镍铝矿床)、中型矿床一处(金沙岩孔镍钼矿床)、小型矿床四处(金沙干河含钼铁矿床 、兴义棒乍含钼铀矿床、开阳白马洞含钼铀矿床、铜仁坝黄磷钼矿床)(樊正烈 ,2006)。
震旦纪—寒武纪,由陆壳组成的扬子陆块上以稳定的碳酸盐沉积为主,东南湘桂地区及黔西、滇东南地区,为过渡性地壳 ,由泥灰岩 、硅质岩、碳质泥岩等组成的向东南加深的大陆被动边缘沉积,湘东南为深海区。寒武纪末出现的郁南运动,云开地区出现褶皱、隆起以及北东走向的冲断带 ,从而开始了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的拼贴作用,结束了加里东早期以伸展活动为主的构造阶段 。该阶段是重要的黑色岩系形成时期。在上扬子区震旦纪陡山沱期,自西向东逐渐由沉积了近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磷块岩-泥页岩 、碳酸盐岩及磷块岩等(叶连俊等 ,1998),碎屑岩组合中没有发现大型磷矿床。陡山沱组为整合或假整合于南沱组冰碛岩上的一套海侵沉积 。在对华南陡山沱组古地磁研究方面,孙知明等(2004)认为华南地区当时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Li等(1996)研究发现 ,华南地区在Rodinia超大陆解体时处于中劳仑古陆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破碎带,而在震旦纪时很可能与劳伦古陆、澳大利亚分离(施春华,2005)。震旦纪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分布及沉积环境变化受古扬子板块及构造因素控制。8亿~11亿年间的地史时期出现了强烈的造山运动 ,使研究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地台基底(刘鸿允等,1991)。陡山沱期过后,沉积物为灯影组碳酸盐岩 。
黑色岩系主要为黑色页岩、硅质岩及磷块岩组成,与下伏地层的关系 ,在台地区与灯影组假整合接触;在斜坡-盆地区与留茶坡组或老堡组整合接触。其自下而上的层序为硅质岩—磷块岩—黑色页岩。厚度变化大,一般数米至100余米 。
早寒武世之初,泛大陆解体 ,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处于强烈的拉张阶段(刘宝珺等,1993),构造沉降加剧。此时由于海侵作用 ,海平面迅速上升,水体向陆加深较快,与构造沉降的联合效应 ,造成容纳空间增大,沉积速率降低,海水的浪基面和光合作用的界面也随之升高 ,致使扬子台地受到了广泛的淹没,而成为淹没台地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下部水体处于浪基面之下,在那里光合作用非常微弱 ,从而形成了缺氧的还原环境 。热水喷流作用,导致了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元素的富集。此时期火山活动的喷气灰流,除导致海水的物理 、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外 ,还引起了气候的变化,使大陆冰川消融,促成海平面迅速上升 ,而加速了缺氧环境的形成。与该套黑色岩系有关的矿产主要分为两类:①黑色岩系:沉积-改造型磷、钒、钼 、铀;②碳酸盐岩:沉积-改造型铅锌矿 。
由于含有碳质及微细粒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黑色岩系中铀的含量普遍较高。在地壳中,黑色页岩中铀的丰度远大于其他沉积岩。西南地区存在的黑色岩系中铀含量普遍较高 ,这为铀的后期成矿提供了重要的铀源 。西南地区黑色岩系中的铀和其他金属元素含量较高,例如,云南德泽地区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的 U 为陆壳丰度的61倍(夏庆霖等 ,2008)。项目组在对贵州黑色岩系进行研究过程中,分别对牛蹄塘组、九门冲组、石冷水组 、留茶坡组及灯影组、陡山沱组等地层采样分析,结果见表5.1、表5.2。表5.1表明,黑色岩系中U的含量显著大于地壳丰度值(2.07μg/g)(黎彤 ,1992),是地壳丰度值的6~20倍,而灯影组正常白云岩中U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地壳丰度值 ,远低于黑色岩系。表5.2中为黑色岩系中U含量统计,可见黑色岩系,特别是(成矿)磷块岩中铀含量较高 ,甚至可以达到开采利用的含量,这部分铀在西南地区分布广,总量可观 ,是潜在的铀资源 。李朝阳等通过对黑色岩系的研究,也认为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的黑色页岩是富含U、Ag 、Se、PGE、V 、Mo、Hg等多种成矿元素的矿源层(李朝阳等,2003)。由此可见 ,黑色岩系是铀矿成矿的矿源层,也是其他元素成矿的矿源层,这一认识对黑色岩系中铀矿找矿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诺丁尼亚大陆裂解事件为西南地区铀成矿提供了一次沉积和预富集的场所和机会,是铀的预富集期 。
表5.1 贵州部分黑色岩系中U含量及其富集系数
注:样品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分析。*地壳丰度据黎彤等,1992。
表5.2 黔中-黔东南地区黑色岩系中U含量统计
当本我意识上升到自我意识之上必定精神分裂 ,如何理解?请推荐弗洛伊德的关于精神心理潜意识著作及网站...
9.3.1.1 沉积岩构造环境和源区判别
沉积岩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研究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可以发挥较大作用 。一般采用沉积岩中稳定副矿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和沉积岩全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赵振华,1997;蔡观强等 ,2006)。
(1)沉积岩中稳定副矿物的微量元素
沉积岩石砂岩中分布较广和最稳定的副矿物是锆石和钛铁矿。沉积物的源岩物质从物源区到沉积地点,经过了风化、剥蚀 、搬运和成岩作用等一系列地质过程 。由于副矿物的稳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是稳定的 ,不受蚀变等作用的影响。这两种副矿物中的某些微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组合,是探讨砂岩物质来源较为理想的“示踪剂 ”。例如,锆石中Zr/Hf ,钛铁矿中Cr,Ni,V,Cu ,Mn等元素均是源区的灵敏示踪剂 。
(2)沉积岩全岩的微量元素
陆源碎屑沉积岩的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源的化学组成。选择一些在陆源碎屑物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成岩作用等一系列地质过程中具有较低活动性的元素,例如REE,Th ,Sc,Co,Cr等 ,可以指示沉积岩的物源性质。不同类型源岩由于其化学成分不同,其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含量和元素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存在差别。如La和Th相对富集在长英质岩石中,而Sc ,Co,Cr,Ni等过渡元素则在镁铁质岩石(如辉长岩、玄武岩等)中含量高 ,La/Sc,Sc/Th,Cr/Th,Co/Th等比值在花岗岩、安山岩 、镁铁质岩石以及地壳的不同部位都存在差异(表9.3) 。
表9.3 不同类型岩石的元素比值
(据McLennan S M ,Taylor S R.,1983,转引自蔡观强等 ,2006)
注:UCC为大陆上地壳;LCC为大陆下地壳;OC为洋壳;Eu/Eu?=2EuN/(SmN+GdN)。
沉积岩石中的微量元素B,V,Ga ,Rb,Sr,Ba ,Ca,Rb,K ,Ni等可以示踪海相和淡水相沉积环境。现代海水中B含量为4.7×10-6,淡水中一般不含B,内陆盐湖中硼含量较高 。Potter等(1963)利用钒、硼含量区分海相与淡水相。Degens(1958)曾用硼、镓、铷含量关系来区分海相与淡水相沉积岩(图9.11)。由于Sr比Ba迁移能力强,淡水与海水相混时 ,Ba易成BaSO4沉淀,因此,在淡水沉积岩石中Sr/Ba<1 ,而在海相沉积岩石中Sr/Ba>1 。湖相和河相沉积岩石的微量元素以Sr/Ca值低为特征,海相沉积岩石的微量元素Sr/Ca值则较高。沉积岩石中的Rb/K值和V/Ni值,海相沉积均高于淡水相沉积(赵振华 ,1997)。
图9.11 区分海相与淡水相的镓-硼-铷图解
(据Degens,1958)
9.3.1.2 岩浆岩成岩演化与构造环境示踪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在研究岩浆形成和演化 、岩浆源区成分判别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常采用不同形式的图解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火成岩问题(周新民,1996)。地球化学示踪时 ,可以选择不同地球化学行为的元素对作图,如Rb-Sr,Sr-Ba ,K-Rb,Sr-Ce,U-Th,Cr-Y ,Ti-Zr等。由于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丰度变化很小或很大,因此,元素-元素关系图在判别岩浆成因及演化时往往有一定的限制 。更多的是采用元素比值图解法。选择作比值的元素应是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或同位素子体与母体的元素。常用的元素比值有:K/Rb ,K/Cs,K/Th,K/Tl ,Rb/Sr,Rb/Cs,Sr/Ba ,Sc/Sr,Sc/Ba,Sr/Ca ,Ba/Ca,Nb/Ta,Nb/U,U/Th ,Zr/Hf,Ta/Hf,Th/Ta ,Th/Hf,La/Sm,La/Nd ,La/Ce,Ce/Nd,La/Yb ,Gd/Yb,Pd/Ir,Pt/Pd等。
用上述任意两对元素比值对(U/V)和(X/Y)组合 ,作出元素比值对元素比值的协变图 。在协变图上一般有直线、曲线和幂曲线,对应于不同的成岩过程(表9.4)。
根据岩浆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岩浆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浆源区的化学性质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很快,提出了许多判别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集中在对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玄武岩质岩浆岩和花岗质岩浆岩的判别 。适合玄武质岩浆岩判别的主要有:Ti/100-Y×3-Zr三角图(Pearce J.A.et al.,1973) ,Th-Hf/3-Ta三角图(Wood D.A.et al.,1979),Th/Rb-Ta/Rb关系图(Pearce J.A. ,1982),Th/La-Ta/La关系图(Loubet M.et al.,1988)等。适合于酸性岩的主要有:Rb-Y+Nd ,Rb-Yb+Ta,Ta-Yb,Y-Yb关系图(Pearce J.A.et al. ,1984),Tb-Rb/100-Ta三角图(Thleblement D.et al.,1990)等。这些方法的判别标志大多是根据对大洋环境的研究建立的 ,能够较好地判别出大洋环境下岩浆源区的大地构造环境,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大陆及洋陆结合带这种复杂构造环境的岩浆源区的判别 。近年来,汪云亮和张成江等根据世界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岩浆岩系的Th和Ta及Hf最新数据,提出了岩浆源区大地构造环境判别的Th/Hf-Ta/Hf关系图 ,并讨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岩浆岩系地球化学演化及其源区构造环境的判别方法。对大陆及洋陆结合带构造环境的岩浆源区判别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Zhang et al.,1996;张成江等,1996 ,1999)。
表9.4 不同成岩过程的微量元素协变图形组合
(U/V)和(X/Y)代表任意两对元素对 。 (据周新民,1996)张成江等人(2000)将兰坪盆地及东侧主要岩浆岩体(皂角场岩体、老君山岩体 、永平岩体)样品点投到Pearce等人(1984)给出的Ta-Yb图解上(图9.12(a)),样品点落在火山弧和同碰撞区域 ,以火山弧区域为主;将样品点投到Pearce等人(1984)给出的Rb-Yb+Ta图解上(图9.12(b)),样品点同样落在火山弧和同碰撞区域,但以同碰撞区域为主。综合这两方面的结果 ,可以初步认为兰坪盆地内主要岩体为裂陷槽环境的产物,暗示了幔源岩浆沿深大断裂侵入的特点,另外 ,可以反映出喜马拉雅构造岩浆活动时期盆地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图9.12 构造环境判别
1—粗面岩;2—正长斑岩;3—石英正长斑岩;4—辉长岩;5—辉石
Syn-COLG—同碰撞花岗岩;VAG—火山弧花岗岩;WPG—板内花岗岩;ORG—洋脊花岗岩
9.3.1.3 变质岩原岩恢复
确定变质作用前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是较困难的,只可能比较变质的和未变质岩石中同一种微量元素的变化 。恢复变质岩原岩时,一般是选择在不同级别变质作用过程中不活泼的或惰性微量元素,而将随变质作用进行其浓度呈有规律变化的元素作为变质作用特征的标志。常用的判别图解有:TiO2-SiO2 ,Zr/TiO2-Ni,La/Yb-REE,Zr-MgO ,Cr-TiO2,Cr-Mg,Ni-Mg ,SiO2-Zr/TiO2,SiO2-Nb/Y,Zr/TiO2-Nb/Y ,Zr/TiO2-Ce,Zr/TiO2-Ga,Ga/Sc-Nb/Y等(图9.13至图9.15)(赵振华 ,1997)。
图9.13 TiO2-SiO2图解
图9.14 Zr/TiO2-Ni图解
图9.15 角闪岩与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组成
Ⅰ—角闪岩区;Ⅱ—砂质岩和杂砂岩;Ⅲ—页岩和泥质岩;Ⅳ—碳酸盐岩区
9.3.1.4 地质体含矿性评价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在地质体含矿性评价中应用较广。含矿与不含矿地质体的区分是找矿和勘探工作中最感兴趣的问题 。目前用于这一目的的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有全岩地球化学法、矿物-地球化学法和数理统计(多元统计)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其基本前提是有大量精确的分析数据,其中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又是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赵振华,1997)。
(1)全岩地球化学法
在火成岩含矿性评价中除应用常量造岩元素外(如酸碱度和基性度) ,微量元素应用最为广泛,其中包括成矿元素,因为许多成矿元素在地质体中实际上也呈微量元素存在 。赵振华(1997)在对我国阿尔泰地区花岗岩类进行含矿性评价时运用了此方法(图9.16) ,可以看出,该区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及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全部落入含矿区或潜在含矿区内,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
产于广东贵东花岗岩岩体东端的337铀矿是一个典型的热液铀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出露有燕山期花岗岩和寒武系浅变质岩 。选择了典型的矿石样品、贵东花岗岩岩体不同期岩石 、寒武系浅变质岩样品 ,分析了全岩和矿石的REE成分,作出了337铀矿床岩石和矿石的REE组成模式图(图9.17)。从图上可以看出,铀矿石的REE组成模式和贵东花岗岩体岩石的REE组成模式非常接近 ,与寒武系浅变质岩石的组成模式明显不同。结合其他证据分析后判断贵东花岗岩体可能提供了铀源,是含铀的花岗岩岩体(倪师军,1987) 。
图9.16 阿尔泰花岗岩类含矿性判别
(据赵振华 ,1997)
Ⅰ—不含矿岩体区;Ⅱ—矿化(古矿有限)岩体区;Ⅲ—含矿岩体区, Ⅲa—潜在含矿区, Ⅲb—含矿区
图9.17 337铀矿床岩石和矿石的REE组成模式
1—燕山第一期花岗岩;2—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电气石化花岗岩;3—寒武系浅变质岩;4—铀矿石I;5—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细粒白云母花岗岩;6—铀矿石II;7—燕山第三期第二阶段花岗岩
(2)矿物-地球化学法
为了了解岩体和脉体的含矿性,对岩体和脉体中矿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非常之多。岩体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花岗岩石中的黑云母、钾长石、石英等矿物。脉体研究则注重石英 、方解石、长石、萤石 、磷灰石等矿物中的微量元素 。现已证实 ,石英的K/Rb和REE,方解石、萤石的Tb/La-Tb/Ca和Yb/Ca-Yb/La关系具有重要的成因意义。通过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石矿物中的微量元素研究,如黄铁矿的Co/Ni和S/Se比值 ,方铅矿中的Re和Se,黑钨矿的Nb和Ta等的研究,可以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赵振华 ,1997)。
302铀矿床是一个垂幅大于千米的热液铀矿床。利用矿石中的微晶石英成分可以研究该铀矿床的垂直分带 。在矿床不同垂深部位采集了18个微晶石英样品,作出了Al-K-Na,K-Na-Ca ,Al-(K+Na+Li)和Al-(Ca+Zn+Fe+Mg+Cu)-(K+Na+Li)的4个三角图解(图9.18)。铀矿床上 、中、下三个部位的微晶石英杂质组分各自有一个聚点区,互不重叠,呈现出比较直观的矿床垂直分带。非常有意思的是 ,在华南铀成矿区的另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下部采集到的两个微晶石英样品的杂质组分在这4个三角图中的投影也落在矿床下部投影区(倪师军等,1992) 。
图9.18 微晶石英杂质组分(10-6)三角图解
1—302铀矿床下部样品(海拔-420~-210m);2—铀矿床中部样品(海拔-200~-0m);3—铀矿床上部样品(海拔250~500m);4—另一铀矿床下部样品
电气石中微量元素含量一般反映源岩或矿床中这些元素的富集程度。如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电气石一般含较高的Cu,Pb,Zn和Ag ,含锡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和花岗岩浆热液锡矿床中电气石具有较高的Sn。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与层状矿体共生的层纹状电气石和与花岗岩有关的脉状电气石具有完全不同的U-Th和Zr-Hf元素分布模型(图9.19) 。层纹状电气石比脉状电气石含较高的Sn,Cs,Sc和V ,但Li,Mn,Co ,Zn,Sr和Ba含量较低(蒋少涌等,2000a)。
图9.19 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中两类电气石的U-Th(a)和Zr-Hf(b)含量关系图
(据蒋少涌等 ,2000a)
○层纹状电气石;□脉状电气石
(3)多元统计方法
对岩体、地层 、脉体、矿体、矿石等进行成分分析,在取得大量化学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基础上,可以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来辅助判断地质体的含矿性或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一般来说 ,有元素的含量频率分布形式 、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群分析 、判别分析等 。
根据矿石、岩石的REE成分,可以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来研究花岗岩体的含矿性。在贵东花岗岩体337铀矿床岩石和矿石的REE成分对应分析图上(图9.20),两个铀矿石样品(N-9,N-10)与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细粒白云母花岗岩(N-3)、正长岩(N-6) 、伟晶岩(N-7)及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电气石化花岗岩(N-11)落在同一区域 ,说明铀矿成矿与岩浆演化晚期的花岗岩(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花岗岩以及更晚期的正长岩脉伟晶岩脉等)关系密切。另外也可以看出,铀与中到重组的稀土元素Sm,Gd ,Ho,Tm,Lu等元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倪师军 ,1987) 。
图9.20 337铀矿床岩石和矿石的REE成分对应分析图
N-1:燕山第一期花岗岩;N-2:燕山第三期第二阶段花岗岩;N-3: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细粒白云母花岗岩;N-4:辉绿岩;N-5:辉绿玢岩;N-6:正长岩;N-7:伟晶岩;N-8:细伟晶岩;N-9:铀矿石I;N-10:铀矿石II;N-11:燕山第三期第三阶段电气石化花岗岩;N-12:寒武系浅变质岩
9.3.1.5 古海洋温度计
根据共生矿物间微量元素分配系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已有人提出了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和微量元素地质压力计。
通过珊瑚的Sr-U体系建立古海洋温度计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例子。边缘海沉积物及珊瑚等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古海洋温度,为探讨全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珊瑚具有与树木类似的年轮 ,其定年分辨率可达到一周或数天 。珊瑚中微量元素在珊瑚形成(钙化)过程中直接从海水进入珊瑚骨骼中,其含量由微量元素在海水和珊瑚(文石)之间的分配系数以及海水中这些元素的浓度所决定,而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主要受温度控制 ,因此,珊瑚中微量元素成为灵敏的温度计。Sr/Ca 温度计超过同位素方法,Sr/Ca,Ba/Ca ,Cd/Ca,Pb/Ca,Mn/Ca等比值是海洋气候环境变化的灵敏指标 ,显示盐度、水均衡、径流 、人为输入、营养循环等特征。有孔虫壳体的Cd/Ca和硅藻壳体中的Ba/Si值可以反映古生产力 。如青海湖近代沉积物岩心中介形虫壳体的Mg/Ca和Sr/Ca值反映了湖区1.2万年以来气候的变化(赵振华,2005)。
韦刚键等(1998a)用ID-ICP-MS技术测定了南海北部28个滨海珊瑚样品中微量U,建立了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的珊瑚U/Ca温度计 ,计算海洋表面平均温度T的关系式为
T(℃)=[(75.4±3.0)~(41.1±1.37)]×106(RU/Ca)(9.16)
式中:RU/Ca为珊瑚中U/Ca原子比。以此关系式获得了南海北部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变化(图9.21),该温度计精度为±0.5℃ 。U/Ca温度计优点是灵敏度高,相对变化率为(-2~-4)%/℃。
与此类似的还有Sr/Ca和Mg/Ca温度计。Sr/Ca比值随温度变化很小 ,相对变化率为-0.75%/℃,因此需要用高精度分析法ID-ICP-MS 。珊瑚Mg含量比较高(约1000ug/g),可用ICP-MS精确测定。韦刚健等(1998b)测定了南海北部滨海珊瑚的高分辨Mg/Ca 温度计。
Mg/Ca=(10.25±0.40)×10-5T(℃)+(0.002001±0.000100)(9.17)
该温度计精度为±0.4~±0.5℃ ,适用范围20~32℃ 。
图9.21 珊瑚U/Ca比值与月平均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对应关系
(据赵振华,2005)
9.3.1.6 成矿流体来源示踪
根据微量元素示踪还可以探索流体来源。
李泽琴等(2002)应用流体包裹体滤液分析方法,测定了川滇7个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Na,Cl ,Br含量,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Na/Br和Cl/Br的平均值分别为185和73,并与高度蒸发浓缩残留海水的Na/Br和Cl/Br相近(图9.22)。成矿流体的Na和Cl含量呈正相关 ,在lgNa-lgCl图解中呈线性分布。根据这些事实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原始成矿卤水起源于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原始含矿卤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矿质沉淀而成矿 。
图9.22 川滇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Na/Br-Cl/Br相关图
Ⅰ—岩盐溶解形成的含矿卤水区;Ⅱ—海水蒸发形成的含矿卤水
为海水成分投影点;●为川滇7个MVT铅锌矿成矿流体成分投影点9.3.1.7 氧化还原状态分析
利用变价元素不同价态的比值(如Eu3+-Eu2+ ,Ce4+-Ce3+,U6+-U4+,V5+-V3+ ,Fe3+-Fe2+等),可确定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
在判断沉积物形成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方面,变价元素不同价态的比值可以用于判断沉积物形成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 ,变价元素不同价态的比值可以用于判断沼泽湿地的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一般采用古氧相(paleo-oxygenation facies)的概念 。目前常用的较为可靠的判断沼泽湿地古氧相地球化学判别标志有V/Cr,Ni/Co,Ni/V和V/(V+Ni)等(王国平等,2006)。
也可以使用有机碳和有机硫含量比值(C/S)、黄铁矿矿化程度(DOP) 、U/Th比值及自生铀含量(AU)、各种痕量元素比值 ,如V/Cr,Ni/Co,Ni/V和(Cu+Mo)/Zn等来研究沉积岩石沉积环境的古氧相(施春华等 ,2001)。古氧相的各种地球化学指标汇总于表9.5 。施春华等(2001)研究了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的沉积环境。对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度的DOP值 、痕量元素V/Cr,Ni/Co,U/Th ,V/(V+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由温度引起的季节性贫氧。
表9.5 古氧相地球化学指标对比
注:DOP:黄铁矿矿化程度:AU:自生铀含量 。 (据施春华等 ,2001)
近年来,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的应用较多。RSE主要包括U ,Cd,V,Mo,Cu ,Ni,Pb等,这些元素在氧化性海水和在还原状态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不同 ,在海洋环境研究中具有环境指示意义(许淑梅等,2007)等。
长江口外底层水缺氧区的存在有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态的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U,Cd ,V,Mo,Cu ,Ni,Pb等在沉积物中的自生沉淀富集 。张晓东等(2005)对长江口外底层沉积物的研究表明;在水溶解氧含量正常区基本没有RSE的自生沉淀富集,沉积物中RSE的分布明显地受“粒控效应”的制约。在缺氧区 ,RSE的分布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而不受“粒控效应”的制约。另外,缺氧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沉积物中富集不同的RSE。
心理学的书籍
心理学上绝对没样的说法 。我们可以把弗洛伊德挖取出对质。
你的问题是绝对化,绝对的绝对化。本我和自我发生冲突一定会导致不适应,但不一定就是精分 。因为有很多心理防御机制去化解这种冲突。就算不能化解也可能只是神经症 ,或是其他的精神病,不一定非要是精分。
你的说法是,打比方枪击某人 ,某人必死 。不可以重伤痊愈,他不可能闪躲,反正他得死。你太小看人的适应性了。
作为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你是一定要看的,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我是看不完全懂,换句话 ,完全看不懂。希望你的运气比我好。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 。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1、《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第16版)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现在好像以经再版到23次了)。
2 、《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第8版)同上面一本一样,也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 ,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同是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的推荐用书 。
3、《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这几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 ,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
4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5、《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
6、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以上都是心理学入门方面的书籍,如果看完这些还想再深入了解 ,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 ,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 。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 ,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 ,1980年)等。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 ,其中一、二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 、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 ,普通人比较感兴趣。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 ,引人入胜 。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情绪心理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可做推荐。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 。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 ,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4) ,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 。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
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 ,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 ,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 ,是弗洛伊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 ,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不过 ,现在网上倒是随处可以下载此书的简体版 。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更多新的由国人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不过这些新书并没有引入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基本上是以前材料的重新组合 ,内容相差不大。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 ,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 ,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 ,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 、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 ,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 ,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1997)可作参考。
相对于引入荣格本人著作的薄弱,介绍荣格思想及荣格分析学派的著作引入则极为可观。成系统的如东方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曼荼罗丛书 ”,包括《大母神》等八本 。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点金石丛书” ,包括《荣格之道》等四本译著。阐述荣格思想的书籍较近的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荣格神秘心理学系列”。目前已出四本,其中施春华先生《神秘的原型》一书非常出色,书中对荣格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型概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 。另外 ,这类书还包括《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方出版社,2004)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商务印书馆 ,1996)。后荣格“原型心理学 ”开创者詹姆斯·希尔曼所著的《破译心灵》(海南出版社,2001),阐述了他有趣的“橡实理论” ,并探讨了“命运召唤”这一令人激动的主题,很有启发意义。而《荣格崇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一书作者理查德·诺尔站在荣格的批判面 ,试图展示“历史上真正的荣格”,其新颖的观点曾在荣格研究中引起强烈震撼 。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在上个世纪就几乎出全了 。如《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 ,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 ”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004) 。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 ,如《我们的内心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 ,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 、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
自荣格、弗洛姆等后,精神分析又有许多新的发展 。《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是诺曼·N·霍兰德的论文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从总体上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现代精神分析的进展和脉络。
行为主义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 。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 ,以斯金纳最有影响。不过,行为主义的著作在国内出版不多,而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就更少。《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 。《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书中从行为主义原理出发,提出关于社会设计的许多设想 ,认为社会里公民们的行为最好按各种有计划的奖励(强化)体系进行塑造与控制。此书受到猛烈的批评,也受到一些赞扬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 ,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人本主义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 ,1987),可惜此书似无新版。《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华文出版社,2002)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则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有关马斯洛的传记有《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华夏出版社,2003;改革出版社,1998)。《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 、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 ,书不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 ,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 。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国内王苏、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对西方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发展,国内出版了一些综述著作。如高觉敷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叶浩生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郭本禹主编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间推出“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分15册,对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中15位代表了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各个流派和不同发展方向大师人物做了评价 ,从中亦可一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关于“黑色岩系中铀的分布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凝梦]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exe.cn/zlan/202509-225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凝梦”!
希望本篇文章《黑色岩系中铀的分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黑色岩系中铀的分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黑色岩系中铀的分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国西南地区,...